摘要:
走进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村庄山环水绕,房屋白墙黛瓦、广场宽敞明亮、一河两岸生机勃勃……
连片岭南乡村风貌带
石磨公园
百荔园
百荔轩
“美丽乡村大比拼”颁奖现场
荔枝邮局
拴马树公园
荔枝文化雕塑
荔枝文化雕塑
茂名网讯 走进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村庄山环水绕,房屋白墙黛瓦、广场宽敞明亮、一河两岸生机勃勃……人居环境发生美丽蜕变,村内村外笑声连连。模范家庭、模范好婆媳的小匾额骄傲地悬挂在农户门口当眼处,处处彰显“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的典范。
这里是高州市根子镇实践“文化振兴”的“第一战场”。近年来,该镇以“党建引领、文化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积极弘扬荔枝文化、好心文化,把文化振兴播种在百姓心田,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常态“乡村比拼”激发村民大能量
在“美丽乡村大比拼”系列评选活动的颁奖现场,摆放着落地扇、电吹风、电热水壶、铝制桶等生活用品。“这个月好心婆媳分别是黄竹塘村的吴周芬和新屋村的李婵娟,好村长是大吉垌村的吴衍汉,我来说下他们的事迹……”元坝村党总支书记吴勇光一边颁奖一边分享,“好!”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奖励虽小,但村民们在乎的是那份认可。“当时村干部通知我参加表彰会,我高兴得差点一夜没睡好觉。”从台上领到了证书和奖品的黄竹塘村村民吴周芬高兴地说。
2019年以来,根子镇党委在全镇18个村(社区)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大比拼”系列评选活动,其中有“好心荔乡人”“好村长”“好心婆媳”等奖励,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逐级开展,树起一批“好心”典型,做到好人好事全上榜、村村通广播广宣传和开会戴大红花表彰等,推动全镇各村各户争先上进。
“我们十分珍惜村民群众这种争先的氛围,适时便会引导各村群众把卫生保洁、禽畜圈养、农房管控风貌提升、邻里和睦等写进村规民约中,制定具有根子特色的‘好心谚语’。”根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分享道。如“勤做力大,懒做病多”“有勤又有俭,生活乐又甜”“临老学吹打,学得来都冇牙”等标语村中随处可见,促进乡风民风好转。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元坝村没有一起不配合项目建设的事件,所有村民都争着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也少见了,村风民风得到质的改善,村民们说“现在邻里之间乐于分享、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感觉真好!”
新动能打造荔枝文化游精品线路
“这条精品游线路能够玩两天,感受大唐荔乡的人文与生态。”早早做好攻略的驴友李先生来自惠州,按照他的计划,将会沿着精品游线路逐一打卡,最后在元坝村桥头小院民宿吃饭、住宿。
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根子镇注重将单一的“村庄美”转化为多元的“生态美”。依托3个国家级、4个省级项目以及茂名乡村振兴“精彩100里”等重点项目落户的契机,深挖文化内涵,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荔枝文化旅游、康养民宿、特色餐饮、观光采摘等新业态。全镇党员群众无偿献地890亩,自筹资金1850万元,以荔乡大道、根子河碧道为“主轴”,在大唐荔乡文化旅游区打造百荔园、栓马树公园、桥头村等文旅景点14个,荔枝文化雕塑一批。同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打造荔枝文化新品牌,如“520我爱荔”“一起来尝当年杨贵妃吃过的荔枝”“春日贵妃荔枝蜜”等荔枝产销与荔枝文化相结合的IP,举办“大唐荔乡嘉年华”“大唐荔乡汉服节”等文旅结合的活动,创作了《我爱荔》和《我爱荔2.0》主题歌曲。
如今,根子镇以15公里的荔乡景观大道和12公里的根子河碧道为主轴,连片打造岭南乡村风貌带和荔枝产业带。百荔园、荔枝邮局、水墨桥头、精彩碧道等众多景点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今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在荔枝季的周末,每天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新作为打造“潘茂名故里”新IP
根子镇是晋代名医潘茂名出生、行医的地方,是冼太夫人保境安民军事遗址所在地。该镇紧紧围绕独特的文化资源,以文旅兴镇为目标。在柏桥唐壁村、公垌良锦堂村打造了好心驿站、好心廊道,集中展示好心文化、潘茂名、冼夫人好心传奇故事等。在茂名乡村振兴“精彩100里”(根子段),谋划“好心之源”节点。在官垌村、浮山村谋划推进潘茂名故里的大型文旅综合体建设,目前正积极推行“三变”改革,流转土地,该项目建成后,将融合潘茂名文化、好心文化、古俚族文化,集民宿、康养、餐饮、购物、文创于一体。真正将潘茂名、冼夫人等好心文化IP转化为根子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焕通讯员陈锋
编辑:李慧敏
初审:许 泰
终审: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