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论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动力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新提法新观点,展示党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郑显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新提法新观点,展示党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深邃,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如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养性,弘扬正义等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六方面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笔者择主要部分作阐述。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崇正义”相结合,推进社会公平公正

所谓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正义事业),正义是天下和谐、和顺的前提。人类文明的普遍法则与基本价值在于公平和正义,它首先表现为社会秩序上的和谐与和顺。“义”意味着“公”,我们追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都以“公义”和“正义”为前提。儒家特别关注与“人情”相对的“人义”。所谓为人之义,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道义,遵守礼义,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要“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在个人修为方面,要明理正心,推延亲情,放大善性,循道而行,以“止于至善”。我国历代士人道义为先的价值取向,舍生取义的大丈夫精神,影响既深且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是为着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歌》里说“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种斗争是为打倒压迫剥削者,争取解放、自由、做天下的主人,因此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人民翻身解放做主人,成千上万仁人志士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涌现出无数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方志敏、彭拜、恽代英等烈士,茂名英烈代表人物如李卡、朱也赤、叶致英等,他们的精神与古代民族英雄一样光照千秋。南宋的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北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贵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无产阶革命烈士精神思想是对古代先贤思想的传承和升华。

正义是社会伦理中的责任担当,“义”的内涵规定性要求社会成员“轨于正义”(《史记•游侠列传》),遵守人伦秩序,还要有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对我国传统“正义”观的梳理,使我们清楚: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一定是崇尚正义的国度。因此,在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的大业中,每个社会成员应自觉修行,善养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爱国敬业,信义至上,不偏不颇,认真遵循正义性原则,富于奉献精神,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使义和利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社会公平公正得以维护,正义得以伸张。

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讲仁爱”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仁爱”是指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情怀。“仁爱”在社会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互相同情,互相帮助的关系。自古留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传世名言,正体现了“仁爱”的精华内涵。在家庭中表现为尊老爱幼的孝道情怀,要求遵守“父义、母慈、兄友、弟悌、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人伦规范。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主要理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讲友爱、互相帮助,讲孝道蔚为风气。对父母讲孝心,尊老爱幼。父母重病要守在床前诚心侍候,父母去世,在外的子女要回来守孝,贫富皆不例外,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马克思主义是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过上好日子而产生的,是工人阶级、劳苦大众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因此,其行动纲领、政党和国家建设等一切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关系密切融合,这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仁爱、忠孝思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较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孝道”相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仁爱、孝道”传统美德相结合,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好各项工作。前些年,由于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群众的“仁爱、孝道”传统思想文化出现滑坡。家庭关系方面,有悖于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要求,不和睦、虐待老人的事时有发生。

如何扭转这种滑坡,恢复和弘扬“仁爱、孝道”的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相关工作。首先,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仁爱、孝道”的优良传统,批判愚昧、野蛮、不人道行为,大造“仁爱、孝道”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加大对野蛮、不人道、不孝违法的打击惩处力度,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打击邪气,助长正气。其三,建立和健全表彰“见义勇为”、“孝顺模范文明家庭”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奖励见义勇为、模范文明家庭,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表彰典型事迹,营造“仁义”、“孝道”互爱互助良好氛围。近年,各级党政部门、单位加强了这方面工作,使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和睦文明家庭先进事迹越来越多,这对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发挥了正能量。

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重民本”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民本即是以人民为本(根本)。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受到不少仁人志士和一些统治者的重视,他们认识到老百姓是水,统治者是鱼,水没有了,鱼也活不了。唐朝的明君李世民深刻认识到“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如果统治者对百姓暴虐,百姓就会造反,推翻统治者,所以他以史为鉴,听言纳谏,“以古为鉴知兴衰”,因此唐太宗时期,朝政清明,出现太平盛世景象。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产生的理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传承了我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优秀传统,从成立之日起,以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为人民的翻身解放,民族独立,义无返顾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腥风血雨中依靠人民群众,勇往直前,克服种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大众真正翻身做主人,这种为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即是对“重民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毛泽东主席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让人民摆脱贫困的三个标准,再到习总书记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都是传承“民本”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提供了遵循。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品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使命,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而且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体现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成为党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关系,带领人民奋勇向前的根本动力。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本”的生动写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和最重要的执政理念,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幸福指数大幅上升,这生动体现了党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刻展示了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业绩。

(作者系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

编辑:李慧敏

初审:许  泰

终审:张  越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