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妈妈第一次送宝宝上幼儿园,虽然很期待,但是内心有很多不舍,觉得孩子离开了自己,妈妈自己就很难过,然后在幼儿园门口亲了又亲,抱了又抱,甚至跟宝宝哭作一团
心理专家在为儿童进行心理评估。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
“宝宝现在一岁半,每天早上妈妈出门上班,都是一场战斗!宝宝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让妈妈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心疼又着急……”
“都过了这么久了,宝宝还是不愿意去幼儿园,分手时哭闹,这可怎么办啊?”
除了上班、上幼儿园这种较长时间的分开,有时候妈妈上厕所几分钟的“小别离”,宝宝也会嚎啕大哭,很多妈妈对此都非常无奈。
分离焦虑,让父母感受到宝宝对你独一无二的依恋和爱的同时,也被“甜蜜的负担”束缚着。现在,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就和大家来聊聊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分离焦虑。
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常指婴幼儿要离开自己依赖的人时,产生的一种焦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哭闹、摔东西、不吃不喝等等一系列行为。只要有分离的状况发生,就会带来焦虑的状态,在上幼儿园这个特定的时间比较突出,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长分离的时间越长,孩子的分离焦虑就越突出。此时,父母也会不自觉地焦虑:幼儿园能照顾好孩子吗?孩子现在还不太会自己上厕所,能行吗?孩子不懂交往,被欺负了怎么办?一系列问题令到父母左右为难,很是揪心。
家长和孩子如何度过分离焦虑期呢?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为您支招:
1.开学前的准备。
要给宝宝做好思想工作:“宝宝,你长大啦,能上幼儿园啦,妈妈真替你高兴,幼儿园可好玩啦,有很多玩具,很多小朋友,还有老师带着唱歌跳舞。”让宝宝对幼儿园充满期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增加更多的仪式感,比如让宝宝自己挑选新书包、新水壶,准备好即将上学穿的衣物鞋子。
2.速战速决,放下就走。
很多妈妈第一次送宝宝上幼儿园,虽然很期待,但是内心有很多不舍,觉得孩子离开了自己,妈妈自己就很难过,然后在幼儿园门口亲了又亲,抱了又抱,甚至跟宝宝哭作一团。所以送到学校放下就走,不要逗留。孩子可能会哭闹,但是要相信老师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3.言而有信,放学按时接宝宝。
刚开始上幼儿园,宝宝当然最希望父母早点来接自已,父母不要让宝宝等太久才来接,不然宝宝内心会很失落,导致第二天会很难送去幼儿园。给宝宝最好的安全感,就是每天按时去接他(她),这是对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奖励!强化其成就感,他(她)会越来越喜欢呆在幼儿园。
4.坚持送,绝不心软。
有的宝宝不想上幼儿园,说:“妈妈我头疼,我肚子疼,我还咳嗽!咳咳咳咳咳……”制造各种状况企图让妈妈心软,允许他(她)呆在家里,这样会助长孩子的依从性。所以,父母不要让步,除非真的生病,否则一定要坚持送幼儿园。宝宝知道这件事绕不过去,是他(她)必须做的,没得商量,也就只能接受自己去幼儿园这个现实了。
5.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自己要放松下来。
父母要告诉自己,孩子自己可以调整状态适应环境,通过他(她)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小朋友,他(她)才会慢慢成长起来,宝宝有自己需要经历的东西,这些不能包办代替。所以,父母要学会先放松下来,这个过程不容易,但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调整心态,降低乃至消除焦虑,轻松度过。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供稿)
编辑:林奕余
初审:许泰
终审:张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