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茂南

“合水榕木头”600多年常青葱

摘要:

这是一棵古老的榕树,它在茂南区新坡镇合水村悠悠度过了600多个春秋

主树干需要5人才能环抱过来

柯伯在讲述古榕树的故事

1125532535878981.jpg

枝叶茂盛的古榕树

茂名网讯 这是一棵古老的榕树,它在茂南区新坡镇合水村悠悠度过了600多个春秋。600多年来,古榕一直默默伫立着,见证乡村的日新月异,为合水村民遮风挡雨。当地村民对此心生崇敬和感恩,对古榕爱护有加。至今,古榕仍枝繁叶茂,树荫遮天,在繁华的商业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老村民儿时热闹的圩集

沿着Y161驶入合水村商业街,可见古榕巍然矗立,枝叶茂盛,焕发着勃勃生机。走近细看,下端部分树根向外突出,虬劲有力,错综交叉,岁月的沧桑感迎面而来。主树干不算太高但粗壮,5个人才能环抱过来,三大弯曲向上的枝杈向四周延伸,宛如三条腾飞的龙,十分壮观;树须、树冠形如胡须和伞盖,仿若一位打伞老人,为合水的村民遮风挡雨。

“这棵树很长时间了,我记事起就这么高大。小时候,我和小朋友喜欢到这爬树,还有一些大人来这摆摊卖东西,可热闹了。”该村65岁的柯伯谈及这棵古榕,眼里满是回忆。

记者了解到,自有合水村起就有这棵榕树了,古榕是当地发展历程的见证者。目前,古榕的主树干上挂着新坡镇文化站制作的介绍牌,牌上记录着:古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合水圩由古榕树而成,“合水榕木头”已闻名已久。

合水村地理位置优越,路通四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据新坡镇文化站站长许培旺介绍:“明朝初年,村民和南来北往的人都会从古榕这条路经过。久而久之,当地村民或邻村的人到树下摆起了小摊,到清末民初便形成了一条繁华小圩,‘榕木头集市’‘榕木头圩’便由此而来和传开。”

该村的老村民柯方和笑呵呵道:“那时候村民和路客上午卖糖果、番薯糖、饼,下午卖烧猪肉、棕子等,各种吃应有尽有,解放初期还能看免费义演‘鬼仔戏’(木偶戏),白天晚上都很热闹。”

如今,古榕已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地标”,其生长的地方也由原来的一片田地变成了当地繁华的商业街。

榕树附近曾交接八年地下情报

古榕不仅是合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还是当地革命斗争的见证者。许培旺说:“在抗日及解放战争年代,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曾以古榕为掩护,将古榕树下和附近作为地下情报交通联络站之一,并交接情报8年之久。”

1942年秋,中共茂电信特派员陈华主持成立中共合水党支部,梁平同志为首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合水地区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由此展开。起初,地下交通联络员只有一两个人,到解放前夕达二十多人。那时,没有电话、没有自行车,全靠十多岁的小青年革命热情和机智勇敢完成任务。

当时,合水地下党交通联络站为中共茂名县委交通总站,茂名县委、高州地委的斗争工作指示均从这发出。该交通联络站的秘密交通路线长达1500千米,总站设在汝嘉小学、柯氏宗祠或者合水大庙,分站星罗棋布于合水地区30条自然村中,四通八达,可把信息传递给高州、信宜、电白、梅菉、湛江,以及香港等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上传下达信息、转移同志、接收和转达特别物资、传递稿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起古榕,村民柯云光话语间满是自豪感:“这棵树够老,够犀利吧。”他和很多村民都认为,这棵古榕见证了合水的风风雨雨,很有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时刻提醒他们不忘历史,更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全村用心呵护让老树常在、长青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天下午,合水村民都喜欢在树下休闲纳凉、打牌、聊家常,小朋友也会经常到树下玩耍,依然是村中热闹的地方。

村民们告诉茂名晚报记者,古榕最茂盛的时候,覆盖面可达1.5亩,曾盖过旁边过半卫生院和过半马路。历经岁月,古榕现已显老态,覆盖面减少至原来的一半。

上世纪90年代,为避免过往车辆损坏古榕,又在四周加装了保护围栏,在树根旁安装了水阀。2019年村中庆年例、办花街,村民又为古榕挂上了红灯笼,增添了几份喜庆氛围。

“树和人一样,老了就不如以前一般健康了,好在村委会、镇文化站等对古榕照顾有加,现在仍满目翠绿,希望这棵老树能持续茂盛,这可是我们的宝呀。”村民柯方保说,一些到外地居住或工作的村民,也时常挂念着这棵古树,他们回家时也不忘来看看古榕。

据了解,合水对古榕的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并向专家咨询,对古榕进行合理的修缮和保护。

村干部柯亚新可谓是村中“爱树第一人”,凡是与古榕相关的事,他都亲力亲为。柯亚新家的房子就建在古榕的西南面,他住了20多年就照顾了20多年古榕。“我不认为自己是古榕的管理员,只是尽自己一份责任保护好树,希望它能常在、长青。”他说,每天打开家门就能看到古榕,心情愉悦,也习惯了古榕的陪伴。平时,村民又会自觉清洁古榕周边卫生,或帮忙洒水、剪枝、施药打虫等。

历经多年发展,合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古榕仍在,仍伫立在原来的地方,一如既往以慈祥长者注视着当地发展,为村民遮风挡雨,相信未来也一样。

bcc25a665f505cb55e7150d03107e158.jpg

扫一扫,看视频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君平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国汉

编辑:李慧敏

初审:许  泰

终审:杨永新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