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州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谢景东
潮州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这座美妙绝伦的湘子桥结构上梁舟结合,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的建筑风格,在中国桥梁史上独具匠心,开了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启闭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航、排洪,所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湘子桥总长为517.95米,桥的两边以石墩固定,中间与十八艘梭船并列连接,桥头本来各署刻有“镇桥御水”生铁铸牛一只,谁知1842年东墩的一只因洪水太大而坠入江中,之后寻无觅处,于是就在潮州流行着这么一首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
建在水里的桥梁,终究是经受不了多年洪水的冲击和风雨的侵蚀的。修复后的广济桥堪称桥梁史上的活教科书,设计上暗合了我国古代的阴阳八卦之理,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呈现着特殊风格的造型艺术,成为一道风韵迷人的亮丽风景线。
是日,我们步上湘子桥,细细揣摩着建在桥上的廿四座楼台,只见这些亭阁没有一座是相同的,它们风格各异,鳞次栉比,相映生辉,蔚为壮观,建筑风格庄重朴实,古朴典雅,飞檐起翘,斗拱梭柱,清盈秀美;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尽显简朴的明代建筑风格。如东桥楼阁上就有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仰韩阁等匾额,西桥楼阁还有奇观、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等匾额,每个洲楼台亭阁的阁匾楹联各具不同风格,古风古情尤可见,浸透诗情画意,飘逸着情景交融的浓浓书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我们转过来绕过去的慢慢欣赏,唯恐漏了其中的某一个楼台亭阁的匾额联,只见那上面的每一件国内书法名家佳作,颜筋柳骨,琳琅满目,楷行隶篆,各体俱全。我们转过去绕过来慢慢的推敲,只见桥上各楼台亭阁全部系以树中王之一的坤木结构建造。这可是珍贵的木材啊,弹它一下,铿锵有声,木质坚硬。清乾隆年间的一位叫郑兰枝的写了这么一首诗,赞日:“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可以说郑先生描述的这“潮州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可谓妙哉妙哉!
潮州湘子桥,古色古香,精妙绝伦,不愧为千年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