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学证考·冼夫人智破高州刺史李迁仕释疑之二

“高凉”来源及高凉县治始置在哪里

2024年03月14日

何火权
  在茂名市当下,“高凉”无疑是人们议论比较多的一个热词,谈“高凉”、写“高凉”似乎变得比较时髦起来。如我市近期新建的多条示范“墟”,就有在高州曹江镇的“高凉墟”,这里“一河两岸霓虹闪烁,沿江美食人头攒动”,已颇有规模,壮观热闹;还有“高凉菜”系列,本地也有高凉路等。特别是最近市宣传文化部门正在筹建“高凉书院”,打造“高凉文化”等等。用“高凉”一词,有一种古风和韵味,也彰显我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高凉”一词,历史确实比较久远。但远到哪个时候?“高凉县”、“高凉郡”、“高州”是怎么来的?想用几句话说清楚不易,简单来说吧,是先有高凉县,后在高凉县分置高凉郡,再之后在高凉郡之上置高州。沿着这条脉络,我们先来探讨“高凉县”置于何时,县治又在何地?
  之前我一直以为“高凉”(也写作“高梁”)最早出现在高凉县设置之后,普遍谈论高凉县来由的资料多持此说,如有专家说“考粤西历史,高凉一词是由西汉建置高凉县而得名的”(见郑显国著《冼夫人全史》)。近期翻看《史记》,为了解汉初南越王与汉朝廷之关系读到《郦生陆贾列传》,了解到陆贾受命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赵佗向汉朝称臣,让南越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在读这篇传记时,同时读到郦食其的相关记述,“意外”地读到一则有关“高梁”的记载,“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列侯功臣,思郦食其。郦食其子疥数将兵,功未当侯,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遂,嗣三世。”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有一次分封功臣,因郦商封了侯而忆起对建立汉朝立有功勋的郦商大哥郦食其,于是把本来按功还未能封侯的郦食其的儿子郦疥,封为“高梁侯”。这个“高梁”或者是最早有关“高梁”的记载,按汉初封侯的体例,一般都是地名,但此“高梁侯”在何处,是否就是后来的“高凉”地?以现时的资料,还没能确切地考证,只是作为一则故事收录,有兴趣的文友大可以寻根问底,或者也会有新的发现。
  高凉县的设置,与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有关。据史书记载,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楼船十万征讨南越。次年,平定了南越国吕嘉之乱,南越国全境归入了汉朝管辖。“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吕嘉,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郡,盖秦时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崖二郡。”(《晋书·地理志》卷十五)。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汉朝在岭南(包括今越南北部地区)设置了7郡,后在海南设置了儋耳、珠崖2郡。其中,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属今两广之地,日南、九真、交趾则在今越南中、北部。《汉书·地理志·卷八下》载,“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充、朱卢。”《后汉书·地理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只是合浦郡管辖的五县为:“合浦、徐闻、高凉、临元、朱崖。”
  多种史料已明确,高凉县始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合浦郡,这是没有疑义的。高凉县地域,据清道光《广东通志》载:“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县五:……高凉:今肇庆府阳春、阳江、恩平,高州府茂名、电白、化州、吴川,罗定州东安诸州郡地。”即包括今阳江市,江门恩平市,茂名市的市区和高州、电白、化州,湛江市的吴川和云浮市的罗定部分地区。这是古高凉之始,史料上常讲的古高凉地区就是指以上的地域概念。可见,高凉县是粤西地区最古老,范围覆盖了粤西大部分地方的大县。但是,高凉县始置时县治在哪里?还要依据史实进行探究分析。有些研究者说,“史书上写的,我便按书上说的来讲,书上怎么记,我就怎么写,不夸大,也不缩小,如有对或错,那是古人的事。”也有的研究者说,“难道正史记载会有错,难道地方志记载会有错?我们不必怀疑古人,也不可以怀疑。”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来探究,将很难找到历史真相!因史料太多,错综复杂,如果不加分析,照搬照抄,往往前后矛盾。而且有些记载,非此则彼,该相信哪一种说法?说到高凉县的县治始置地,据我市冼夫人研究专家陈祖辉著的《冼夫人问题考见》记述,“清人李兆洛《地理志韵编今释》载:县治在今阳江北。阮通志(即道光《广东通志》)具体指出:在阳江城北三十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将其治所地点标在今大八附近。”阳江一些学者说得更具体一些,“高凉县隶属合浦郡,县治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村”(见吴刚等著《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阳江冼夫人研究专家钟万全在其论文《历代高凉郡、高州治所及冯冼氏墓葬》一文中说,“县治所在阳江市阳东县北30里的大八镇古城村。”查今阳江一些史志资料,大都有这样的记述,如《千年古城——阳江历史探源》(阳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在“阳江历史沿革”中载有“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合浦郡高凉县,县治在今大八镇。粤西地区为高凉县地。”《阳东县志》(1988-2000)在“沿革”中同样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凉县,属合浦郡,县治在北部(今县内大八镇古城村),阳东县属高凉县境内。”
  以上各种史料记述及相关专家论述,都把高凉县始置时的县治指向了今天阳江市阳东区(2014年10月,由县改区)大八镇古城村。这片古城遗址,我曾在2013年、2019年去过两次,据阳江陪同前去的专家介绍,这里常常会挖掘到古砖古瓦和相关文物,作为古城遗址是无疑的。
  说了这么多高凉县始置县治在今阳江市的阳东区,但也有论者说高凉县治在今高州高凉山下。如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有“其旧治在今高州高凉山下”的记载;高州的研究学者在相关论著中也谈到“郡内置高凉县,县治于今高州的高凉山下”,“县郡治同设于良德墟的对岸良德坡上,称之为良德城”;也有把高凉县治说在今高州长坡镇旧城,如《高州县志》(高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06年5月出版)在“建置沿革”中就有记述,“元鼎六年(前111年)四月,汉武帝讨平南越吕嘉的叛乱后,将原岭南三郡分置为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等7郡。于合浦郡(郡治徐闻县)内置高凉县,县治在高凉山下(今高州县长坡镇旧城村)。今高州县属交州合浦郡高凉县。”
  那么,高凉县治就出现了三个地方,一是今阳江市阳东区大八镇古城村,另两个分别是今高州高凉山下(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和原良德墟的对岸良德坡上。阳江说上述已有充分的理由,那么今高州的根据又何在?县治在高凉山下说有哪些来由,那个说法更加合理更加可信呢?我们在下一篇高凉郡、县的设置及与高凉山的关系中再来探究。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