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学院教授杨春平:

躬耕教坛三十载 立德树人育英才

2024年09月12日

参与学术研讨会。受访者供图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躬耕教坛30余年的杨春平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我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学习,矢志创新,为培养我市创新人才贡献绵薄之力。”杨春平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其主要从事废物资源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教学,执教已有33年,现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学院教授,环境与资源研究院院长。个人先后入选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人才计划;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中国侨界贡献奖。
  以德树人,甘为人梯,做学生的引路者
  杨春平始终坚守教育一线,承担着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各年级的专业教学与科研指导,将党和国家的信任、家长的期望、学生的成才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动力,本持仁爱之心,以德树人,以爱育才,以引路人的身份照亮学生成才之路。
  成立“广油环境助学金”,助学生成才。其与夫人共同出资成立“广油环境助学金”,支持经济上有需要的学生就读期间减轻经济负担、潜心科研,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据了解,此项奖学金已开设4年,为30余名学生提供了暖心支持。
  为毕业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学生成才。杨春平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为科研机构、教学单位等输送优秀人才,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为帮助学生继续考研深造,杨春平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提供给有考研需求的优秀毕业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培育的学生现已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关爱学生,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不负重托,甘为人梯,指导学生成长,培育学生成才”,杨春平以此作为自己从教的最高目标,并不断朝之前行。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做师道的践行者
  杨春平一直致力提高个人教书育人水平,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使命。任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后,他充分学习领会学校“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的广油“西迁精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认真学习石油化工方面的新知识,促进研究的深入和交叉融合,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师”。杨春平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西迁精神”由己递人,落实践行到实处。茂名以石油化工产业闻名,自身的专业研究在此大有可为,杨春平便来茂名高校任教;在课堂上,常对学生讲做研究要“深入一线,到工地去,到工厂去,真正了解企业所需、国家所需”;在科研项目中,带着学生深入到工地,到中试现场,进行工程调试、运行维护,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并凝练普遍性问题,带回实验室深入研究。他身体力行地把做研究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展现给学生,培养更多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任教后,杨春平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和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3项,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影响力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大学生学科类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广东省级奖项3项;多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共产党员、省级重大人才计划等荣誉。毕业生质量普遍很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以致用,矢志创新,做学科发展的推动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杨春平立足学科前沿,矢志创新,产学研用结合,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
  杨春平主要从事废物资源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曾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影响力学术论文200余篇,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主流榜单;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研究成果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部省级以上科技奖8项,其中国家奖1项。曾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根据学校安排,牵头申报并获批学校首个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学校首批三个硕士点之一的资源与环境硕士点,获批省高校创新团队。同时积极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重大人才计划、科技成果奖励、科技研究项目等的评审和咨询。通过各类创新和服务工作,助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
  “数十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我乐在其中。”杨春平并未觉得教书育人是辛苦的,此次获评“全国优秀教师”,他认为这是团队的荣誉,是鞭策,代表着更高的要求,在此后的教学工作中,他会对标优秀榜样加以学习,在教书育人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
  (文/茂名晚报记者宁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