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盘活土地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

复耕撂荒地,耕地化零为整,为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创造了基础条件。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引擎,高州市实现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连片机械运作。

B2I-142_副本.jpg

走在茂南区田间小道上,稻田早已披上绿装,青翠的秧苗在春光里摇曳。据茂名日报全媒体日前报道,去年以来该区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抓手,盘活沉睡土地资源,交由专业托管中心管理,全区1.6万亩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变成了实现连片经营和机械化耕作的“希望之田”。

唤醒撂荒土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必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耕地不仅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副食品供应,而且与城市经济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经历疫情的挑战与洗礼,让人们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座城市在抗疫中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应急能力,离不开根基牢固的现代农业。作为广东省首个农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市委市政府坚持守住耕地总量红线不动摇,实施对闲置与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增加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体现了“无农不稳”的时代性内涵和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坚定决心。我市虽为农业大市,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在工业发展提速和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珍惜与善用耕地犹为重要。复耕撂荒土地,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而且向人们传递了保护与善用耕地,就是保护城市的今天与未来的理念,有助于凝聚全社会不忘农业基础,让支农与惠农成为长效保障性制度的共识。我市自然资源部门在省市政府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推行垦造水田,将原来地力贫瘠、用水不便甚至被撂荒的旱田,改造成为标准化的“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高效农业区,建设规模达16000亩,形成水田面积15000亩。茂南区鳌头镇塘边村的239亩耕地,原地块碎小凌乱、且高低落差较大,不宜机械耕作,村民种植意愿较低,导致疏于打理,杂草丛生。经过自然资源管理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全村同心协力实施垦造水田工程,低效与撂荒农田变身集中成片、设施完善、高效稳产、抗灾力强的高标准农业产区,一年可让村民增收30万元。化州石湾街道采取“农户自耕、合作社流转、生产托管”等方式,通过复种一批、引导流转一批、代耕代种一批、改善提升一批等办法,因地制宜、应种尽种,使2500多亩撂荒地变成丰产田。由此可见,通过多种渠道复耕撂荒地,营造高产田,既挖掘土地潜力改善农业结构,又极大拓宽节约集约用地的空间,盘活土地利用,为我市重点项目和产业强市建设提供用地支撑,是一项惠农利民、多方共赢的善政之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务实路径。

复耕撂荒地,耕地化零为整,为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创造了基础条件。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引擎,高州市实现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连片机械运作。蔬菜渴了,水阀开启,田地上的水肥一体化管道开始滴灌;害虫多了,遥控无人机马上飞到田头精准灭杀;水稻丰收了,收割机上阵,一台机器顶上过去几十人的工作量。这种现代科技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在高州乡村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悦目风景线。目前,该市拥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36个,服务面积11万亩,实现了农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得益。事实说明,生产托管对破解农村人力不足造成耕地撂荒的难题成效显著。在茂南区,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鼓励与引导流转土地经营权,并补助400多万元扶持购置120多台先进农业机械,推动撂荒地流转复耕,实现土地从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从分散耕作到规模经营。农村合作社或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播、代插、打药、施肥、收割、烘干一条龙服务,农民不用下田就可以轻松完成水稻种植作业,村民复耕撂荒地积极性自然大大增强。因此,以撂荒地复耕种粮为起点,推动小农户有机接轨大农业,为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注入生机,对我们在更高站位上认识农业的战略地位,加快实施农业强市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

兴茂平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